結束了緊張忙碌的半期考試,同學們伸了伸懶腰,雖然烈日當頭,天氣異常炎熱,但絲毫沒有影響同學們參觀的熱情,在各班班主任的帶領下,帶著愉快輕松的心情,來到了重慶三峽博物館的大門。
大家整理隊伍,一切準備就緒之后,一道倩影出現在我們眼前――美麗的解說員,大方得體的著裝,非常標準的普通話,溫和耐心的講解將同學帶進了歷史的海洋。走進歷史,體百年巴渝;靠近三峽,感受自然風土人情,來到三峽的壁畫面前,感到的便是一種磅礴的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真是名不虛傳,一旁的瀑石層層疊疊,銘記了多少年的風霜;積累了多少次的沖刷;又經受了多少次的磨礪,觸碰瀑石,冰涼,不是特別光滑,它是一種對時光的鐫刻與記載,是一種百轉千回的滄桑,是一份情懷與記載。
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同學們感悟到了三峽工程的宏偉,動植物的珍貴與豐富,三峽人物的堅韌不屈與大氣凜然,歷史的厚重感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同學,同學們利用現有的知識儲備和講解員進行有序的互動,引來其他游客贊賞的目光。隨著輕快步伐的移動,不斷的佇立凝望,同學們參觀完了三層展廳,結束了我們這次特殊的歷史課,很多同學都意猶未盡,在一些歷史遺跡面前品評駐足,做思考狀,久久不愿離開……
從“巫山暮足杏花雨”到“寥寥渡白煙”,從“朝辭白帝彩云間”到“即從巴峽穿巫峽”,這種詩意的傳唱,讓同學們不僅感染了文化的氣息,開闊了視野,更多的是勾起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那份無法割舍的情懷。
感謝學校和年級給予我們這次參觀的機會,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但卻足以讓每一個孩子感悟歷史,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得到民族的認同感,我相信他們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努力地成為文明、自信、陽光的重慶人。(高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