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我校信息組的全體老師以“基于‘重慶市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創新基地’建設的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研討”為主題,在走讀部實驗樓6樓會議室隆重舉行教本教研展評活動。

參加本次活動的有來自重慶30中、重慶實驗中學等學校的領導和同行,以及我校曾曉恙書記,鄒安宇、許正川、陳廉三位副校長以及教務處王淵主任和教師發展中心傅雪崟主任。本次活動由信息組教研組長李藝主持。李藝老師首先對來賓和領導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然后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背景。2016年,我校正式啟動“重慶市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創新基地”項目,在近四年的課程創新基地建設中,學校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設計了科學的課程體系,開發了秉承 “STEAM”教育理念的校本教材,并在教學模式、教學環境、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本次活動正是為了進一步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運用而展開的交流與研討。

活動正式開始,首先是瞿強老師對《3D創意設計——3D打印與建模技術》這節內容進行了說課。瞿強老師的課堂以視頻創設情景,通過“找一找”游戲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視圖模式,突破難點;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的課堂任務,學會3D建模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黃嘉文老師認為本課融入了數學學科的三維空間概念,體現了學科整合的思想,秦蓁老師建議在評價方式上可以有所突破,陳江老師則提出可以用微課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30中的郭莉老師認為本課能讓學生感受到造物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客精神。接著劉若玢老師對《IF語句》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說課,劉若玢老師認為校本教材的重要特點是在知識建構中采用了項目式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了解程序應用,掌握算法,體會編程的樂趣。因此本課正是通過探究體重是否標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掌握選擇結構的基本格式與應用方法。余強老師認為本課能夠幫助學生強化信息意識,啟迪計算思維,培養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閆高亮老師建議要強調算法的培養,30中的唐敏老師提到要提醒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現場氛圍活躍。

接下來,羅化瑜主任為大家介紹了信息技術課程創新基地建設的相關情況?;亟ㄔO以打造智慧學習環境、促進“互聯網+教育”的實施為出發點,挖掘信息技術課程資源,探索學科融合的創客教育,最終提升了師生核心素養,實現了助推未來教育發展的目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最后,信息中心王希馗副主任老師給大家介紹了校本課程的建設方向,通過借鑒人大附中的發展思路,校本課程應當融入對人工智能的思考,同時也將面臨人才、課時、師資等諸多挑戰。王主任高瞻遠矚的發言,為下一步校本課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和可能?;顒釉诰o張而又和諧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學科創新基地建設給教研組的發展搭建了寬闊的舞臺,校本教研活動也促進了老師們的專業發展。在學科發展的道路上,信息組的老師們將牢記使命,攜手前行,“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