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擦傷―多見于摔倒時擦破皮膚,多在肘、膝關節和手掌處,常有沙土嵌入傷口內,容易引起感染。
如果傷口小或不深,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局部用碘伏消毒,傷口淺,一般不用包扎,可用創可貼。若嵌入沙、石、煤渣等污物,應先用消毒針頭或干凈軟刷清除污物,再用上述方法清洗、消毒、抹藥。(注:紅藥水和碘酒不可混用)
二、扭傷―常見于腳踝、手腕及下腰部扭傷。受傷肢體疼痛,活動不便,局部可有腫脹,或皮膚紫青。
處理要點:休息制動,局部冷敷減少內出血、腫脹及疼痛,24小時后可熱敷。X光排除骨折及關節錯位。受傷1~2天后可外用跌打損傷藥物,下肢受傷需抬高患肢。扭傷初期,不需內服藥,不宜外敷活血的藥物。
三、刺、割傷
①如果割傷傷口不大且比較淺,可參照擦傷處理,用碘伏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局部涂抹消炎軟膏或云南白藥,然后紗布包扎。三天后看傷口有無化膿,如無化膿可繼續之前的處理方法,如有化膿傾向,應去醫院就診。
②如果傷口較深、較大、出血較多,要先止血,然后及時送醫院治療。輕的刺傷按割傷處理,如果傷口小而深,特別是泥土污染的傷口,或被鐵銹類鐵器扎傷,需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打破傷風針越早越好,一般不超過24小時,超過后仍有注射價值)
四、骨折
不要隨意搬動,找兩塊平整的板將受傷的部位夾住,冷敷止痛。抬高患部比心臟位置高,立刻送醫院治療。
五、暈厥―暈倒數秒至數分鐘,面色蒼白、出汗,脈搏不快、無抽搐、無大小便失禁,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正常。
處理要點:現場判斷是否由疾病引起,將患者平臥、頭低腳高位,頭偏向一側解開衣扣;大聲呼喊,掐人中等。若伴有抽搐、嘔吐、大小便失禁、意識久不恢復等,撥打120或送就近醫院救治。
六、中暑----學生中暑大多發生高溫、高濕、長時間大強度活動及強烈的直射陽光條件下。
①移:迅速把中暑患者移至通風陰涼處,仰臥、墊高頭部,解開衣領,休息。
②飲;清醒者喝一些淡鹽水、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或仁丹等。
③敷:冷水、西瓜皮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也可用冰鎮飲品放患者頸部、腋窩或大腿根等大動脈血管部位,幫助散熱。
④如還未清醒,可刺激人中穴,內關穴、中指尖端,百會穴、涌泉穴等。⑤送:如昏迷不醒或出現呼吸困難、皮下出血或全身皮膚發黃等,立即送醫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