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比耸且粋€整體,身體和精神不能分開,而且人和環境之間存在持續的相互作用,因此健康應當是個整體的概念。
二、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三、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
1、 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澡用具;
2、 每天刷牙、飯后漱口;
3、 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4、 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尊重不吸煙者免于被動吸煙的權利;
5、 少飲酒,不酗酒;孕婦和兒童、青少年不應飲酒;
6、 講究飲水衛生,注意飲水安全,少喝或不喝飲料;
7、 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盡可能減少食用轉基因食品及反季節蔬菜);
8、 經常食用奶類、豆類及其制品;
9、 膳食要清淡少鹽。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醬菜、醬中的含鹽量)。
四、附:中醫理論解讀情緒病
(一)什么是情緒病――情緒導致疾病,中醫早有認識。中醫常說“大怒傷肝”“憂思傷脾”等,就是講情緒致病,過度的情緒波動會損害健康。
(二)情緒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向上的情緒,如興奮、愉快、希望、勇敢、恬靜、好感、和悅等;另一類是消極的情緒,如痛苦、驚恐、憤怒、憂郁、沮喪、不滿、失望等。
(三)現代醫學認為,對健康影響最大的是抑郁和盛怒。
1、盛怒會刺激人體的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會使呼吸急促、紅細胞劇增、血液凝結、心動過速、血壓升高,誘發偏頭痛、高血壓和心臟病。
2、抑郁會使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大減、乃至引起消化系統疾病,抑郁會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該激素能使免疫功能失調,使白細胞或正常的抗體分不清敵我,在吞噬病菌的同時大量殺傷正常細胞;抑郁還會使氣血凝滯,誘發細胞癌變并使其惡性繁殖。
(四)如何保持良好情緒
1、擺平心態――正確對待人和事:自己要樹立樂觀的態度,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不要過分苛求別人和自己。
2、傾注熱情――積極參與生活:人們常說,熱情有內在的驅動力,能驅散倦怠和憂愁,能鼓起進取的風帆。當自己不悅時,不妨強迫自己去參加一些文體活動,看電影、電視、戲劇、閱讀書籍、打球、爬山、游泳等。
3、贊美自己――疏泄消極情緒。要學會贊美自己,遇到失意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解脫,可向家人和朋友發泄內心的苦悶,也可以把煩惱寫下來。
過多的言語、過激的言詞、過頻的情感沖動、過雜的思想活動都能導致“神慮精散”。因此,人要想在精神、情感活動中保持相對的平靜,平時就要重視思想修養及精神調攝,客觀地對待周圍事物的變化,使自己的思想活動合乎事物發展的規律。不為區區小事而大動肝火或暗自傷感,使自己的精神經常處在樂觀、愉快、安靜、平和之中,這樣就會健康長壽。